新闻中心

中国古代手摇纺车的历史变迁再探中国古代手摇纺车的历史变迁docx



  中国古代手摇纺车的历史变迁再探中国古代手摇纺车的历史变迁 2011年第10版《丝绸之路》发表了李强等人对中国古代手摇车历史变迁的考证(以下简称李文)。笔者同意李强文对刘仙洲引用的那幅纺车图的质疑,但该文在论证及部分史料选取上值得商榷,在试图厘清中国古代手摇纺车历史变迁的论证中,忽视和误用了部分史料,且对纺轮具体结构未做区分,因此得出的结论有些舛误。笔者不揣冒昧,提出几点陋见,以求教于方家。 1 关于中国古代使用电子设备倾斜装饰的讨论 1.1 风车手摇曲柄的出现年代 李强文在论证汉代还没再次出现手摇曲柄时,提到“古代辘轳中的手摇曲柄和纺车的卧式手摇曲柄有相似性。因为两者的工作轮面都是垂直于水平面且它们的曲柄都是卧式,所以确定辘轳中手摇曲柄的应用时间能佐证纺车中手摇曲柄应用时间的大致年代”。李强文最后得出结论说,因为手摇曲柄辘轳出现在唐代(这一说法也有问题,下文谈),所以能佐证汉代没有手摇曲柄辘轳。笔者这里不否认汉代的确还没有手摇曲柄纺车的确凿证据,但是这一论证思路值得商榷,因为李强文忽略了汉代另一类器具中的手摇曲柄,那就是风扇车的手摇曲柄。迄今考古学界已经在河南济源泗涧沟、河南济源西窑头村、河南洛阳东关、山西芮城等地出土了多具风扇车陶模明器,时间在西汉晚期到东汉晚期,大部分陶模带有曲柄孔,其中芮城出土的2号磨坊中的风扇车陶模(图1)带有实体手摇曲柄。因此,李强文试图以纺车外其他器具上卧式手摇曲柄出现的年代较晚,而去佐证汉代纺车不具备手摇曲柄的论证无法成立,因为汉代的风扇车的确已然浮现了卧式手摇曲柄。至于这种机械机构为何没有移用到纺车上,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此处不赘。 1.2 关于物质条件的原初文献 李强文忽略了汉代风扇车上的手摇曲柄后,试图从手摇曲柄辘轳进行佐证,考察的结果认为中国唐代已然浮现了手摇曲柄辘轳。这点也值得商榷。李强文云“直到唐代才有手摇曲柄装置的省力辘轳,张春辉先生著作所描述的辘轳即是这种省力辘轳”,李强文还附上了张著的一幅图。张著中注明了此处参考的三条文献,但其图均不同于引用文献的插图。包括张著在内,四条文献的原始出处均出自李崇州发表的《中国古代各类灌溉机械发明和发展》一文,他对唐代刘禹锡的《机汲记》所述的机械进行了复原,后来的文献均是据其改绘。但李强也提到,中国古代指称的“辘轳”大体分为三种机械,一是定滑轮,二是绞盘,三是手摇(曲柄)辘轳。尽管据《机汲记》可以认定有轮轴的部件存在,但是指绞盘还是手摇辘轳并没有判断的依据,何况文中没有一处提到“辘轳”两字。此外,李崇州绘制的图仅是一个复原想象图,从图中可看出,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手摇辘轳了,而是一个很复杂的提水机械系统,因需要架空索道与手摇辘轳配合使用,而且水桶索道上装有滑轮。刘禹锡生活在8-9世纪,在前后几百年不用说这种复杂机械,就是手摇曲柄辘轳也成了孤证,此说很值得怀疑。 中国历史上使用手摇曲柄辘轳的确凿证据出现在北宋,笔者与张柏春研究员已经对此做了论证。此处仅引一考古发现加以说明,图2是考古工作者在山西长治故漳村发掘的一座北宋墓葬中的一块砖雕,可以明确看到一个女子在摇辘轳汲水。总之,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说明中国在唐代已然浮现了手摇曲柄辘轳。 2 关于中国古代手摇纺车历史的定义 2.1 是有轮的,不是“绳轮” 笔者同意李强文判断的没有确凿证据说明汉代纺车已然浮现了手摇曲柄,但对汉代纺车的拨动方式,李强文说“即使纺车没有手摇曲柄装置,也不影响其操作,因为能徒手拨轮辐,使之转动纺纱”。在其参考文献中,李强文注明此引自张春辉的《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第二编)》,笔者核实原文为“最初用手拨绳轮,后来在绳轮中间安装手摇曲柄”129。原文是“绳轮”,李强文在引用时改作了“轮辐”,看起来并无大的区别,其实不然,因为这必然的联系到后面对中国手摇纺车历史分界的判定。轮辐是绳轮的一部分,但从汉代出土的纺车资料(画像石砖、帛画)看,汉代纺车的纺轮多是有轮辋的,就以李强文引用的山东滕州龙阳店出土的纺织图(图3)为例,从事络纬的妇人并不是像李强文判定的在用手转动轮辐,而是在转动轮辋。首先从图像上妇人手的位置能判断,其次从力学角度分析,同样的力,转动轮辋要比转动轮辐产生的转动力矩大。再如江苏铜山县洪楼汉墓出土的纺织图(图4279),也可看到明显的轮辋,尽管图中并未表现出具体的操作方式。当然,汉代另有一种没有轮辋的纺车,正如李强文提到的山东临沂金雀山9号西汉墓出土帛画中的纺车。目前汉代纺车资料中,无辋纺轮也仅此一例。这种纺车的操作可能用手拨动轮辐,也可能拨动轮辐顶端承纳传送绳的木块,真实情况如何,因材料所限没办法判定。 综上,拨动轮辐仅仅是汉代纺车一种可能的操作方式。出土的纺车资料大多数为有辋纺轮,后者是驱动轮辋操作的,因此汉代纺车的驱动方式说成拨动绳轮较妥。 2.2 月色图2或图2 李强文在手摇纺车的形制变迁中认为宋代王居正的《纺车图》首次出现了手摇纺车,并据其形制判定为“手摇曲柄轮辐传动纺车”。事实上,中国五代时期的莫高窟壁画中已然浮现了手摇纺车,它是第6窟北壁《华严经变》上绘出的一架纺车(图5211)。赵丰对此纺车判定为“有车架的绳轮,绳轮也是木制,但在轮轴上能够正常的看到明显的手摇曲柄;车架有两根竖木,顶上未绘锭架,但有线状物把两竖木相连,推测可能亦是安装锭子的位置”337。这部纺车才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手摇纺车,当然属于立式手摇纺车。不但如此,它还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二锭纺车图之一,因为在莫高窟第98窟同样有一幅五代绘的二锭纺车图,但那一架没有曲柄。这两具纺车形制上非常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前者有手摇曲柄,后者没有。赵丰认为车架上“两根竖木”似有误,因为右侧那根“竖木”明显呈弧形,而且与左侧立柱之间还有细轴相连,因此能判断为弧形的锭架。从图中还能看出,这具纺车的纺轮有辋,因此能说中国至晚于五代已然浮现了手摇曲柄纺车,而且传送的绳轮是通过轮辋(的凹槽)来实现的。 2.3 不在百业开发的手摇曲柄轮辐纺车 目前已知的北宋纺车图像资料有二,其一是李强文提到的王居正的《纺车图》,其二是山西高平开化寺宋代壁画中的卧式纺车(图617)。王居正《纺车图》中的纺车是一具立式单锭纺车,其形制特征是锭子缠绕织物的一端与操作者位于纺轮的两侧,纺轮仅有轮辐而无辋,绳弦是通过轮辐末端的凹槽缠绕的——也即李强文提到的所谓“虚拟圆”,曲柄安装在一轮辐靠近轮轴处。这里笔者把南宋佚名《女孝经图·庶人章》中的纺车图(图7200)与王居正的《纺车图》做一对比是适宜的。从前者地上的三个籰子可知,操作者是在并丝,与王居正所绘纺车不同的是,锭子卷筒的一端与操作者在纺轮的同侧,也是单锭,纺轮为有辋纺轮。作者觉得《女孝经图》中的纺车与五代莫高窟壁画中的纺车是一个类型(赵丰博士曾复原过此壁画中的纺车图336,但作者觉得复原图中锭子绕织物的一端应与曲柄同侧),不同的是前者为单锭,后者是二锭。山西高平开化寺的纺车是一具卧式纺车,但由于画面树叶的遮挡,是否有曲柄无从判断。应当注意的是,这具纺车的纺轮也是有辋的。 可以判定,在北宋已然浮现了手摇曲柄式无辋纺轮的纺车,也即李强文称之的手摇曲柄轮辐传动纺车。笔者之所以没有采用李强文的称谓,是因为曲柄就安装在主动轮的轮辐上,本身就有“轮辐传动”的意思,这与李强文“轮辐传动”指绳轮直接在轮辐顶端缠绕会混淆。 2.4 绳网“轮”的发现 前文已经分析李强文判定的元代出现的手摇曲柄轮制传动纺车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因为至晚于五代已然浮现这种纺车。此点已无疑问,但李强文特别提到“手摇曲柄绳轮传动纺车是手摇曲柄轮制传动纺车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形制,它的出现较晚,甚至比东晋时期出现的脚踏纺车还要晚,直到在元代王祯的《农书》中可见到它的图像信息,近代也大量出现带绳轮的手摇曲柄纺车”。这里笔者将李强文的说法改动一下,否则普通读者可能感觉有些费解。“绳轮传动纺车”在李强文中就是指那种用之字形绳索在(双层)轮辐末端交叉连起来构成轮辋的纺车。因为只要是古代的纺车,总是会利用绳索进行传动上的机械增益,所以笔者建议称之为无辋绳网式辋轮纺车,简称绳网“辋轮”纺车。这里加引号的意思就是说这种辋轮并非木质实体。 绳网“辋轮”纺车出现于何时?李强文认为是元代,引用了王祯《农书》的插图。第一步是要说明的是李强文引用的王祯《农书》插图,底本出自明嘉靖九年(1530)本校者说明,也是现存王祯《农书》最早的刻本。该本与原本差异如何,姑且不论,先分析插图(图8)。左侧的纺车(卷纬车)轮辐明显为单排,而且有明显的木质辋轮,不是绳网“辋轮”。有可能的是右图,因为右图的轮辐顶端尖锐,如果为单排轮辐,就需要在顶端有凹槽嵌入绳索,轮辐顶端反而应该粗大,或者像汉代金雀山帛画中那种形制,因此能推断轮辐为双排,利用了之字形绳网,正视图看上去会呈现线状的“轮辋”。由于中国古代绘画透视理论欠缺,缺乏立体感,才使得右侧的纺车看起来像单层轮辐。因此推断右侧的纺轮才是绳网“辋轮”。这一点在李强文中没有交代,现补充说明。 笔者曾探讨过王祯《农书》与南宋楼璹《耕织图》的关系,知道前者许多插图改绘自后者,那么南宋时是不是已经出现了这种绳网“辋轮”纺车?由于楼璹原本已不存,南宋本《耕织图》现存的有吴皇后题注本《蚕织图》和梁楷本《耕织图》(残卷),幸好两者均有纬车图。先看吴皇后本《蚕织图》的“做纬图”(图973),图中妇人的操作姿态与王祯《农书》纬车图左侧妇人相类,均呈站立状,右手摇纬。正如王祯《农书》所云“右手掉轮,则筒随轮转,左手引丝上筒,遂成丝繀,以充织纬”405。但吴皇后本所绘纺轮上的绳索过于宽大,像是缠绕上去的丝绸。纺轮轮辐的顶端也像与轮轴平行的木杆,整体就像一个卧式大籰子,笔者怀疑是原图误绘。倒是梁楷本(图1076)绘得比较真实,纺轮、纬车上的锭子、地上的籰子都能看清楚,纺轮是一种无辋辋轮,由顶端渐宽的单层轮辐末端承纳绳轮,因此不是绳网“辋轮”。到了元代,程棨本《耕织图》纬车的纺轮与梁楷本类似,也不是绳网式。明末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在引用王祯《农书》纬车时,才把纺轮改绘为后来最常见的(双排轮辐,排距较宽)绳网式“辋轮”(图11948),但如果认为这种形制的纺车明末才出现,那就错了。 李约瑟确凿地认为钱选在1270年左右绘的一幅“子别母”画(图12)中出现了“到目前为止所知道的任何文化中纺车的最古老图画”112。当然,李约瑟当时不知道北宋的绘画中已然浮现了纺车,但他发现的这架纺车的纺轮的确是之字形绳网“辋轮”,而且在年代上也是最早的。因此,认为这种纺车至晚出现在南宋是恰当的,它便是后世农家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手摇纺车。 本文不准备涉及脚踏纺车的详细论证,仅就本节开头李强文的一句话做一纠正。李强文认为“东晋时期出现的脚踏纺车”,这一判断有误。李强文的依据无非是前文曾提到的西汉刘向《列女传·鲁寡陶婴》,后来相传东晋时顾恺之曾为之作图。但《列女传》最早的刻本是南宋建安余氏勤友堂本,该本现已失传,但清代阮元之子阮福按原图影摹刊行,因选入《文选楼丛书》,后世又称为《文选楼丛书》本或阮本。绘有脚踏纺车的那幅画就是出自此本,因此最早可以推至南宋,认为东晋顾恺之时代已然浮现了脚踏纺车并无证据。 3 中国古代手摇纺车的发展脉络 汉代出现了拨动绳轮式纺车,拨动的部件为轮辋或者轮辐,纺车为卧式;五代时出现了立式手摇曲柄纺车,且是有辋纺轮;北宋时出现了手摇曲柄式无辋纺轮的纺车;南宋出现了手摇曲柄式绳网“辋轮”纺车,至此中国古代手摇纺车的类型基本完善。中国古代手摇纺车的发展脉络如图13所示,方框内仅显示该年代出现的纺车新类型。汉代之所以为虚框,意思是当时只是手拨,还未出现“手摇”。

  2、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4、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按照每个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4年内乡县人民检察院五级检察官助理公务员招录4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试卷(答案详解版).docx

  2024年万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管理职位公务员招录1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试卷(答案详解版).docx

  2024年垫江县大石乡人民政府综合管理职位公务员招录1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试卷(答案详解版).docx

  2024年岐山县民政局一级科员公务员招录1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试卷(答案详解版).docx

  福建省福州金山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无听力 含答案).pdf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第十七中学七年级历史开学学情评估试卷(含答案).pdf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化学试题(含解析).pdf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化学试题(含解析).pdf

  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pdf

  《富士电机变频 FRENIC MINI VP RS485通信使用手册》.pdf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