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金峰纺织简史】(下)



  长乐不产一棵棉花,但凭着长乐人爱拼敢赢的闯劲,这处“无棉之乡”却崛起了费孝通先生喻称的“草根工业”——纺织业,并渐渐成长为千亿级的“参天大树”。金峰纺织业就是这里面的代表之一。

  1979年,长乐有了第一家民间集资合作创办的经编企业--金峰港口针织厂,引进第一台303经编机,生产涤纶蚊帐。1980年凤洋大队农民集资70多万元创办了长乐第一家针织厂“长乐县凤港针织厂”,职工80多人,引进横机20多台、棉毛机20多台、台机5台,生产澎体内衣、外套、运动衫、运动裤、汗布、澎体拉模绒布等,产品运往福州分销。1981年金峰大队创办长乐第一家帆布厂“金峰镇金峰李帆布厂”,集资2万余元,购进6台1211型织布机进行帆布生产,职工仅20多人。与此同时,三星大队也动员全村社员利用家庭“木兰”机生产塑料蚊帐。1982年,敢为人先的华阳村农民创办了长乐第一家经编厂。1983年三星村引进咸阳市纺织机械厂生产的丝织机,创办“长乐县第一丝织厂”。1984年该村创办了长乐第一家提花厂“长乐县三星提花厂”,同年又引进常德市生产的303经编机,创办了“长乐县三星经编厂”。从此以后,金峰镇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最早发展经编业的区域之一。

  1984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来长乐考察时,将金峰经编业这种快速蒸蒸日上的现象誉为“草根工业”, 而金峰镇也以“草根工业”发祥地久负盛名。1985年金峰引进的303经编机生产的数十种商标的涤纶蚊帐,畅销全国各地。从此以后,金峰的纺织工厂像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开始形成以经编业为特色的经编大镇,呈现出“村村机抒响,户户织布忙”的繁忙景象。

  金峰经编企业坚持以科技为核心,以创新为灵魂。经编设备从“303”发展到“271” 再到“241”,以及目前引进的德国卡尔迈耶公司的HKS系列,RSE4/1、RSJ4/1、RSJ5/1 以及 MRSS42/1、MRPJF59 / 1、LJ66/ 1 等进口设备。有力提升了经编产业体系和产品层次,生产的经编产品畅销于美国、欧洲、东南亚等20 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全国各大相关专业市场。

  之后,金峰镇党委和政府围绕做大做强经编产业集群,依托坚实的经编产业基础和纺织产业链配套成龙的优势,针对民间资金充裕和在外企业家众多的特点,积极带队到省内外走访,以亲情招商感动人,以优惠政策和优化环境吸人,引导和鼓励了众多在外企业家回乡创办经编项目,推动行业发展进程,壮大了经编产业规模,为金峰经编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在壮大经编业的同时金峰镇着力引导棉纺、化纤等经编上业提升规模和档次,加快印染、服装等经编下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其与经编业的互动,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打造和延伸纺织产业链条,提升了整个纺织业发展水平;同时,培育以金峰工业中心片区为核心的金峰工业集中区,逐渐完备工业发展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有效集聚经编企业,吸引更加多的经编项目投资,为经编业发展打造一个坚实的平台。

  长乐的纺织业始于金峰,金峰的纺织始于经编,也兴于经编。随着中国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融合,金峰纺织业积极调整产业体系,努力壮大,一批人气兴旺,发展神速,管理科学,技术先进,装备精良,产品质量好,品牌响亮的优秀企业应运而生。而在这些成功企业之后,是一大批成绩卓著的企业家,在他们身上充足表现了金峰纺织人奋发图强,不怕艰难,追求卓越的创业精神。

  2006年1月12日全国纺织工业发展与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上长乐金峰镇荣获“中国经编名镇”称号。这是继浙江马桥镇之后成为全国第二个“中国经编名镇”。

  目前,金峰的纺织企业正朝着时装化、休闲化、个性化、舒适化、保健化,以运动休闲、多功能的新型针织面料为主流,在环保性、功能性,特别是舒适性的方向发展。

  温暖而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成就了“经编名镇”的美名,灵巧而勤劳的金峰儿女编织了面料花边的美丽,灵活而坚定的民营资本垒积起纺织产业的大厦! 一个适宜纺织业生根发芽成长的活力金峰,一个产业经济良性循环绵延无限的生机金峰,“无棉之地铸纺城”慢慢的变成了一道亮丽的纺织之光,融合在朝阳的光辉之中。

...